战火中的笔墨,文化如何对抗枪炮?历史回声里的救国秘密
《我们的河山》刚播完,《阵地》就接着上了,这不是一般的抗战剧,讲的是1938到1944年,一群文化人拿笔当武器,用文章和艺术抗日的事,毛泽东那时候就盼着有人能站出来,让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坚持打下去。
《我们的河山》刚播完,《阵地》就接着上了,这不是一般的抗战剧,讲的是1938到1944年,一群文化人拿笔当武器,用文章和艺术抗日的事,毛泽东那时候就盼着有人能站出来,让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坚持打下去。
《我们的河山》刚下架,《阵地》就上了三大平台,讲的是1938到1944年的事,主角不是拿枪的,是拿笔、画画、写文章的,李晨、冯绍峰演的都是真有其人的人,像郭沫若、徐悲鸿,他们用文化的方式打抗战。
1941年冬,日军集结重兵向山西黎城黄崖洞进犯,飞机、重炮、毒气弹,孤注一掷要端掉他们的“心腹大患”,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第一二九师四个团投入保卫战斗。这注定是一场激战,攻守的目标就是八路军华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,黄崖洞兵工厂。
追《人生若如初见》时本想瞅两眼李现、魏大勋,没想到被剧中两位 “硬核” 女性勾住了魂 —— 梁母和谢菽红,一个是没落贵族里的 “体面守护者”,一个是逃亡路上的 “野草型生存家”。她们没上过战场没握过笔杆,却在晚清的烂泥塘里,硬生生踩出了一条带光的路。
在电视剧《我是刑警》的前两集当中,从公安局长的口里直接说出了“刀枪炮”——这算是破天荒的头一遭,代表着对当年特殊时期东北一段血腥暴力史的真实再现,不回避、不忌讳,实事求是。